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二级网站>> 科研网>> 课程创新>>正文内容
尤静波:论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作者:尤静波 来源:《人民音乐》 点击: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2日

  

尤静波

 

 

  2014年11月8日,由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数家艺术院校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与发展趋势’焦点问题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邀请了30多位学者、教授参会,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笔者作为受邀者之一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上诸位学者都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与流行音乐相关的问题。会后笔者对此次会议的发言进行了思考。笔者认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流行音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后续的研究可能会失去方向。同时也要弄清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这对后续的流行音乐研究也具有导向意义。

  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教授提出:“大家要搞清‘流行音乐’和‘流行的音乐’的区别”。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两者的界限若分不清楚,对流行音乐研究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徐元勇教授提出“流行音乐”是专有名词,而“流行的音乐”中的“流行”是形容词。笔者非常赞同徐教授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要想搞清楚什么是流行音乐必须要区分这两者的关系。

  笔者认为,流行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流行音乐”作为专有名词,它是狭义的概念;而作为“流行的音乐”来理解则是广义概念。而当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大家讨论的流行音乐,主要是指狭义的概念,即当下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以流行歌曲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近现代流行音乐。因此,要想搞清楚什么是流行音乐,首先要为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定义。

  一、流行音乐的狭义概念

  流行音乐是19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而发展起来,并于20世纪逐渐走向繁荣的一种具有都市性、商业性和大众性特征的音乐文化。笔者认为,流行音乐是都市中的民间音乐,它的发展以都市为中心,但又具有自娱自乐、口耳相传等民间音乐的某些特征。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流行音乐于上世纪2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是英文Popular Music的意译。从英文释义来看,它是一种流行的、大众的、通俗的、为一般人接受的、受欢迎的音乐。据此,流行音乐是一种具有社会普及性的通俗音乐,是容易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大众音乐。

  具体来讲,流行音乐是一种融合了欧洲白人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以美国为中心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体系。换而言之,流行音乐是由布鲁斯(Blues)、爵士乐(Jazz)、摇滚乐(Rock’ N’ Roll)、索尔音乐(Soul)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起来,并从中派生出来的音乐体系,可以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兴起的都市化大众音乐。因此,流行音乐研究必须立足于美国大众音乐体系,若脱离这个体系,我们的研究语境就会孤立于世界流行音乐主流阵营之外。

  二、流行音乐的广义概念

  如果将狭义的“流行音乐”概念搞清楚了,那么广义的“流行音乐”概念也就随之清晰。笔者认为广义的流行音乐就是“流行的音乐”,是包括狭义“流行音乐”在内的,各时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的音乐。基于这个概念,唐诗、宋词也可看做是广义概念上的流行音乐;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也是流行音乐;《梁祝》那就更是流行音乐了,而且是世界级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广义和狭义界限一旦划清,流行音乐的研究方向就会清晰很多,至少我们知道我们所研究的流行音乐可否立足世界。如果这个概念不清,大家都关起门来将唐诗、宋词作为流行音乐来研究,这将很难融入世界流行音乐研究的主流领域。

  三、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

  “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阵地是美国,“二战”后随着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并以美国为中心形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圈,逐渐形成一种以美国大众音乐形态为基础,与各国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的一种多元性流行文化。换而言之,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美国大众音乐语言为基础的音乐文化,走到中国因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中国流行音乐,走到日本因融入日本文化而成为日本流行音乐,以此而论,英国、德国、巴西、韩国……,世界流行音乐的面貌因此而改变。随着流行音乐的全球化发展,它的文化含义日益宽泛,从而逐渐形成一种以美国大众音乐形态为统一标准,但又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世界流行音乐文化体系。

  1.都市性

  流行音乐是都市中的民间音乐,它的发展以都市为中心,但又具有全民化的大众传播特点。纵观世界流行音乐的历史,其发展中心主要都集中在都市。

  都市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科技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市一般都是地区经济、政治及文化中心。都市大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物质条件比较充裕,因此对精神生活具有较高追求,而流行音乐所反应的题材和内容正是各时代大众生活与情感的写照,因此非常符合都市大众的精神需求。因此,流行音乐的生长环境都以都市为中心。

  例如,爵士乐发源地新奥尔良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美国乡村音乐发源地纳什维尔是田纳西州首府,摇滚乐的发源地孟菲斯是田纳西州的第二大城市,以及芝加哥、纽约、洛杉矶这些都市均因具备都市化特征,因而先后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心。美国流行音乐史上的重要潮流,几乎都离不开以上这些城市。

  再如,中国流行音乐为何源于上海?因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具国际大都市面貌的城市之一。因大众生活水平较高,受到欧洲音乐和美国大众音乐的影响,市民的文化生活开始流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因此流行音乐在上海诞生。此后,香港、北京、广州等地陆续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中心城市,也都因为这些城市的都市化特征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发展以都市为中心,并以此向中小城市及农村传播和扩散。因此,任何一种流行音乐不管其源于何处,若想成为流行音乐,其必然要经历从乡村汇聚到都市的历程,这是流行音乐形成的必然规律。

  如果当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不是因为诞生于上海而是在他的湖南老家,若不是融入爵士乐这一美国大众音乐元素,《毛毛雨》很可能只是一首民间小曲。再如,布鲁斯本是美国黑人民歌,原是美国南方黑人在劳动时演唱的民歌,之所以能够成为流行音乐,是因为在某个时期大量黑人涌进城市(进入芝加哥和孟菲斯),布鲁斯随之被带入城市,在都市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流行音乐。再如,美国乡村音乐,原为美国白人民间音乐,最初只是在南方农业地区发展,后来通过广播传进城市,最后在纳什维尔找到根据地,在都市中它逐渐从一种民间音乐演变为具有美国属性的白人流行音乐代表。

  总之,流行音乐的发展环境离不开都市,只有在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中,流行音乐才能够得以生长和繁荣。

  2.商业性

  流行音乐是一种工业化的音乐商品。作为商品,流行音乐的生产方在生产音乐产品时,会尽可能的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将最大程度的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利益。因此,流行音乐和市场行为紧密相连,它的传播离不开商业化的营销和推广方式。特别是在当下市场经济大潮中,流行音乐的生产和市场需求紧密同步,只有保证市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音乐品质和文化内涵,“阳春白雪”的音乐产品很难成为真正的流行音乐。

  爵士乐和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两大支柱,在它们发展过程中,一切市场行为都是围绕商业目的而展开的。在其诞生之初,都明显的显示出了它们的商业性。例如,爵士乐在诞生之初,它是很多乐师的谋生工具。由于爵士乐最初发源于新奥尔良的斯托里维尔“红灯区”,后来又在酒吧、夜总会得到发展,因此爵士乐是乐师们出售给妓院、酒吧、夜总会消费者的音乐商品,他们以音乐来换取利益。再如摇滚乐,早期摇滚乐的很多作品都是黑人节奏布鲁斯(R&B)的“翻唱版”,而当初唱片公司进行翻唱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赢取商业利益,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是为了创造摇滚乐而进行录制唱片的。

  纵观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各国流行音乐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是成正比的。在发达国家,流行音乐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例如,瑞典的ABBA乐队在70年代最辉煌时期,他们为国家创下的财政收益超过了他们的沃尔沃汽车工业;英国的“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在1965年获得象征英国政府最高荣誉的不列颠帝国勋章,在采访中乐队主唱约翰·列侬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出口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再如迈克尔·杰克逊,1984年末他从专辑《颤栗者》的销售中赚了3千万,从其他有关“产品开发”中获5千万;1991年,杰克逊与索尼公司签订了价值十亿美元的长期多媒体合同[1]。以上例子说明,流行音乐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不仅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在社会经济中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商业价值。

  综上所述,在流行音乐中随处可见它的商业性行为,因此,流行音乐的市场占有率将决定它的发展趋向。严格来讲,没有市场的流行音乐产品,很难成为一件成功的商品。

  3.大众性

  “流行音乐”的英文Popular Music又可译为“大众音乐”,它乐是20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大众文化是指民主化、工业化、市场化社会中为普通民众所参与和消费的一切物质、符号、观念和活动。或者简化为一句话,大众文化就是现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2],而流行音乐则是现代社会中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音乐形式。因此,大众性是流行音乐非常重要的属性。因为一种音乐若没有大众基础,就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流行音乐在社会上之所以引起巨大影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它的大众性。一首风靡的音乐作品,首先引起社会关注的肯定不是它的音乐技法,而是它的受众数量和受众群体,只有当受众达到一定程度,音乐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若没有受众,谈何文化与内涵?

  流行音乐的发展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日益繁荣,它的传播对象不受地域性和群体性的限制,具有全民化特征。作为音乐受众语境下的“大众”可理解为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一般民众。因此,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都应该基于大众心理的普遍性规律,任何一个地区和时代的流行音乐,若想得到广泛流行,必须符合该地区的大众文化背景。即:流行音乐的大众性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约。

  爵士乐是美国大众音乐的代表,但它在中国并不大众,那是因为中美文化差异而致;鲍勃·迪伦(Bob Dylan)的音乐在美国尽人皆知,也曾屡获格莱美奖,但因它所歌唱的内容都是基于美国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在中国并不大众;朋克(Punk)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英国风靡一时并在西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但因其在西方社会制度下诞生,并和当时日益衰落的英国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因而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叛性,当它传至中国,因其极端的反叛性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悖,因而边缘化。周杰伦的“中国风”作品之所以广受中国大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中国风”的文化语境完全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因而成为具有中国音乐标签的大众文化代表。刀郎和凤凰传奇的音乐也曾风靡中国,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语境与中国大众审美需求相吻合。因此,流行音乐的大众性是基于本土文化背景而衍生的一种文化属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现阶段的研究应该分为两步:第一步需加强流行音乐的本体性研究,即对美国大众音乐具体形态的研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研究美国流行音乐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流行音乐和世界的距离;第二步应该扩大流行音乐的研究范围,加强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研究,包括音乐的人文性、历史性、社会性、商业性等范围的研究。立足流行音乐本体之上的本土性研究,是中国流行音乐研究的发展方向。

  鉴于此,我们的流行音乐发展应该立足世界流行音乐大环境,依靠本土性文化力量,融入民族性音乐语言,使我们的流行音乐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标志。这样我们的流行音乐研究才能成为世界流行音乐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钟子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85.

  [2] 刘自雄 .闫玉刚[M].大众文化通论(第二版)[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15.

  (原载于《人民音乐》2015年第4期)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www.bjcma.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南大街68号 邮编:101121
招生办电话:010-60527838、60528885 传真:81532440 对外合作电话:010-60526214
招生办邮箱:cma_zhaoban@163.com 技术支持:webmaster@bjc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