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是二十世纪突出的音乐形式之一,它的风格演化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伦理道德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对爵士乐的发展过程,既包括的主要音乐风格的而演变,以及代表人物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反映了爵士乐与各种传统和现当代乐种融合、分离,同时爵士乐深刻影响着世纪音乐的发展导向和音乐思维的传承。
爵士乐
爵士乐是音乐形式的一种,其演奏方式通常是即兴的。由非洲裔美国人发扬光大,同时受到欧洲和声论与非洲复杂节奏的影响。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一、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发展来自黑奴的背景,是难以争辩的。黑奴船只横渡大西洋将黑奴运来,后来虽然经过解放,这些受苦受难者除了其它活动外,早已将痛苦寄情于音乐上了。他们土生土长的西非洲节奏,改编欧洲的自然音阶,运用了本土的民谣音乐及采用当时的宗教音乐,这些都成为烘烤爵士乐这块饼干的原料。
1、爵士乐的来源 --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的来源已无从考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劳动时集体合唱的无伴奏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爵士乐的兴起而被替代。
2、 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19世纪初,法国人统治着新奥尔良。由于管理非常松散,许多非洲黑人从美国南方的奴隶主手下逃到新奥尔良享受"自由黑人"的身份。新奥尔良对黑人一直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由于种种原因,使爵士乐在新奥尔良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酝酿,以致迅速地发展起来。
二 、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新奥尔良时期,第一个重要的爵士音乐家是黑人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 Bolden ,1868~1931)。他擅长演奏的乐器是短号。从1894年起,他领导了一个乐队,有六七个人,这种编制后来成为新奥尔良爵士乐队的传统。同时期对新奥尔良爵士乐影响最大的是黑人爵士乐作曲家杰利·莫顿(Jelly Morton)
2、芝加哥爵士乐
芝加哥爵士乐与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区别在于:(1)增加了萨克斯管(这件乐器从此成为爵士乐队的一大特色),用吉他代替班卓琴;(2)音乐更加紧凑、激烈、更有驱动力,常以2/4拍代替演奏布鲁斯,后因音量太小,节奏不够强烈而换上了钢琴。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很多爵士音乐家从芝加哥来到纽约,开始了30年代纽约大型爵士乐队的新时期(又称"大乐队"时期)。
最早对此进行探索并取得成功的爵士音乐家是弗莱切·亨德森(Fletcher Henderson)。
大型爵士乐队也经常聘请女歌手同台演出,如优秀的爵士歌手比利·霍利迪(Billie Holiday,1915~1959),艾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1920~1996)等,都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35年8月,在洛杉矶的帕洛马舞厅,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1909~1986)和他的乐队的一场演出被标志为摇摆乐时代的开始。
贝西伯爵(Count Basie,1904~1948)的乐队也是摇摆乐时期最杰出的乐队之一。
在摇摆乐时期最有代表的乐队是埃林顿公爵(Duke Ellington 1899~1974)领导的大型乐队,他对爵士乐的贡献可与阿姆斯特朗并列。
四、 比博普
比博普音乐让人听起来好像是随意的、神经质的,但是它充满了激情和紧张的动力,是演奏家精心设计、全心投入的创作,是自我陶醉的产物。它又回到了小乐队形式,通常由3至6人组成。他们强调个人的即兴演奏,并且演奏时不用乐谱,这一点正是他们用来抗衡摇摆乐按谱演奏的一大举措。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蓄的;和声变化频繁,而且十分复杂。
推动这种风格的爵士音乐家主要是查理·帕克和迪齐·吉列期匹。
从40年代中期起,世界各地的新爵士乐师,不管有意或无意,几乎无一例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帕克的影响,帕克为爵士乐的和声、调性、节奏和旋律各方面都立下了新的标准。
比博普的出现往往被认为是现代爵士乐时期的开始。但在当时,它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它远远不如摇摆乐流行,也不能吸引跳舞者,在乐队合奏中,他们更是不给演唱家留出任何空间。但是由于它的复杂性与和声的多样性,使爵士乐作为严肃音乐被纳入大学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他们的作品不会轻易地吸引大众,因为他们所期待的是高级听众。
五、冷爵士和硬博普
1、冷爵士(Cool Jazz)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对比博普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柔美的、更温馨、更舒缓放松的爵士乐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冷爵士"。它主要由白人音乐家组成,并集中在美国西海岸,又称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
50年代初,冷爵士曾领衔于爵士乐坛,代表人物是迈尔斯·戴维斯和戴夫·布鲁贝克。此外,像西洛纽斯·蒙克(Thelonious Monk),现代爵士四重奏小组(The Modern Jazz Quartet,The MJQ)、约翰·刘易斯(John Lewis)和切特·贝克(Chet Baker)等,他们的音乐也都是极具冷爵士特点的。
2、硬博普(Hard Bop)
20世纪50年代,冷爵士几乎领导着整个爵士乐坛。但是,并非人人都喜欢"冷",而冷爵士也并不竭力地讨好每个人。有人就是喜欢热烈、吵闹的大音量音乐。因此,60年代爵士乐的另一半江山由硬博普所统辖。
硬博普于50年代末在纽约黑人乐师中兴起,以同冷爵士相对抗。他们不满于冷爵士那种深受古典音乐影响的风格,力图复兴比博普,并强调黑人音乐中(如布鲁斯)原有的强劲节奏,他们的风格变得更加狂放、持续不变,讲究合奏、合唱,比如用萨克斯和小号齐奏同一旋律,突出激昂、热烈和持续的特征;旋律中的间歇处填以华彩、激进的鼓点。硬博普因集中在东海岸,故也称"东海岸爵士"(East Coast Jazz),主要代表人物有:索尼·罗林斯、阿特·布雷基等。
六、自由爵士
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创作飞速发展,创作者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创新。他们打破了一切传统的创作规律,达到:“无法之法,及为至法”的境界。而对听众来说,许多人至今都还在尽力地去理解自由爵士,但还是感到十分费解。
如果你想了解自由爵士,首先,必须抛弃所有以往的节奏、曲调的概念和对音乐的期待值。其次,忘掉听过的所有音乐。惟有如此,你才能理解自由爵士的真正内涵。
1959年,一名黑人萨克斯管乐师来到纽约,演奏了一种风格古怪的即兴音乐。这种音乐摒弃了传统的音乐标准,声称自己是摆脱了旋律、和声以及拍子约束的音乐,是集中体现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美学的音乐。这个人就是奥内特·科尔曼(Ornette Coleman )。
约翰·科尔特兰(John Coltrane 1926~1967)是自由爵士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萨克斯演奏家。他的音乐极其松散,甚至没有一丝旋律可寻,但是他那怒吼般的萨克斯演奏,让人一听便能识别他的风格
七、现代爵士乐
从爵士乐经历的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中,不管是音乐家还是听众,在艺术趣味和知识水准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单纯的爵士乐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口味了,因此,他们开始将爵士乐进行新的组合,以致出现了一种爵士乐杂交文化,即:现代爵士乐(Moden Jazz)流派的形成。同时,由于爵士乐的飞速发展,使其漫延、扩散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各地的音乐家真正领会到爵士乐的真谛时,便又将其与自己地域的音乐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爵士乐又开始不断地扩大层面,与多种不同的风格进行融和。慢慢地,交叉风格的爵士乐开始主宰了爵士乐舞台。
1、摇滚爵士(Jazz-Rock)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大约出生在40年代末的年轻音乐家,他们与摇滚乐一起成长,摇滚乐已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逐渐地感觉到摇滚乐很烦人,并且在音乐上还有很多限制。因此,他们把目光转向爵士乐,尝试把摇滚乐和爵士乐结合起来。开始,他们只是在摇滚乐队中增加管乐声部(如小号、萨克斯管)来演奏"连复段"(riffs)、间奏等,后来慢慢地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以"血、汗和泪"与"芝加哥"两个乐队为代表。
"血、汗和泪" (Blood ,sweat and Tears)由艾尔·库珀(Al kooper,生于1944年)于1968年在纽约与其他七位音乐家一起组成。如果说,在摇滚爵士中“血、汗和泪”乐队稍稍偏向于爵士乐的话,那么"芝加哥"乐队是稍稍偏向于摇滚乐一边的。
"芝加哥"(Chicago)乐队由七人组成,其中,彼特·塞特拉(Peter Cetera)演奏低音吉他,特瑞· 凯斯(Terry kath)演奏吉他。不过,《芝加哥17》(1984)、《芝加哥18》(1986)已经离开摇滚爵士风格。"芝加哥"乐队寿命长达20余年,很重要的原因是队员稳定。
在爵士乐和摇滚乐的交叉过程中,它还曾经与"放克"(Funk)、"朋克"(Punk )、"新浪潮"(New Wave)等摇滚乐风格相结合,出现了爵士放克(Jazz Funk)、"无浪潮"等小分支。
2、拉丁爵士(Latin Jazz)
拉丁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拉丁爵士真正的盛行则是在60、70年代以后。拉丁爵士的特点是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打击乐器,同时也将复杂的拉丁节奏渗入到爵士乐之中。从乐队形式上看,除了爵士乐原有的乐器之外,像康加鼓、邦戈鼓、沙锤、牛铃等打击乐器成了乐队的重要配置。从节奏形态上看,各种复杂的拉丁节奏(如曼波、探戈、伦巴等)和爵士乐的结合使其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节奏色彩。其中以兴起于巴西波萨诺瓦(Bossa Nova)最为典型。
3、波萨诺瓦(Bossa Nova)
波萨诺瓦是曼波(Mambo)音乐与冷爵士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桑巴(Samba)音乐的特点。它的音响效果不喧闹,给人的直觉好像是歌手与听众聊天时的窃窃私语。
斯坦·盖茨(Stan Getz,1927~1991)为波萨诺瓦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他以优美的旋律而著称。1962年他与吉他手查理·伯德(Charlie Byrd)录制了一张名为《爵士桑巴》(Jazz Samba)的专辑,从而使波萨诺瓦开始在美国得到了广泛流行。1963年他又和来自巴西的吉他手乔安·吉尔巴托(Joao Gilberto)和钢琴手安东尼·卡洛斯·乔宾(Antonio Carlos Jobim)录制了专辑《盖茨/吉尔巴托》,其中由乔安·吉尔巴托和他的妻子阿斯特鲁德·吉尔巴托(Astrud Giberto)演唱的《来自伊潘尼玛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成了波萨诺瓦的经典名曲。在斯坦·盖茨的推动下波萨诺瓦成了世界瞩目的爵士风格之一。
4、融合爵士(Fusion Jazz)
60年代末70年代初,爵士乐与摇滚乐的结合得到了音乐界的一致认可,但是他们只是简单地在摇滚乐基础上增加了爵士乐的成分。到了70年代在迈尔斯·戴维斯的领导下掀起了一阵真正的爵士融合浪潮,这便是融合爵士的诞生。
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胆量,任何音乐都可以成为爵士乐的调料。其实融合爵士的概念是模糊的,大致上融合爵士是指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摇滚乐、世界音乐等成分,同时也融进一些节奏布鲁斯和流行音乐元素的爵士风格。因此,融合爵士给人的感觉是既新鲜又流行而又不失爵士乐的色彩。融合爵士打破了传统爵士乐队一贯以原声乐器为主体的原则,它大量的使用电声乐器和电子乐器,使其更具现代气息。比如用电贝司代替原声贝司,用电子合成器代替钢琴,电吉他使用效果器(传统爵士乐一般不使用效果器)等做法都是融合爵士的大胆创新。
从节奏形态上看,融合爵士经常加强鼓和贝司的力度,制造出奔腾不息的节奏律动,钢琴和吉他也从原来演奏旋律声部转变为节奏乐器(有时也担任独奏)。这种不规则的低音线条,疯狂的贝司击弦,厚重的摇滚节拍加上爵士乐的规则,有时又被称为爵士放克(Jazz Funk)。总之,融合爵士的电气味重了,流行味浓了,因此被人接受的可能度也就大了。
融合爵士的代表人物有:迈尔斯·戴维斯、赫比·汉恩考克(Herbie Hancock )奇克·考瑞阿(Chick Corea,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作曲家,萨克斯演奏家)、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吉他演奏家)、鲍勃·詹姆斯(Bob James,钢琴演奏家)、戴夫·万科尔(Dave Weckl,鼓手)等。
5、酸爵士(Acid Jazz)
酸爵士兴起于80年代末,它将爵士乐与嬉蹦乐(Hip-Hop)结合到了一起,使其更加流行化、商业化。酸爵士经常采用嬉蹦乐的编曲模式,DJ的"刮擦"技术在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在嬉蹦乐的乐队基础上萨克斯、小号等爵士乐中常见的乐器以音乐背景的形式作即兴演奏。这种爵士乐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爵士乐的个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唱片商进行商业运作的一种手段,他们只是利用爵士乐当诱饵,为其赢得更多的听众和更大的商业利益。酸爵士的代表人物有:吉尔斯·彼得森(Giles Peterson,DJ)、US3乐队、罗伊·埃尔斯(Roy Ayers,颤音琴演奏家)等。
其实,爵士乐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90年代以后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爵士回归",几乎所有的爵士流派又重新登上了舞台。摇摆乐带着一种"复仇"的心态回归了;比博普也再一次疯狂地抬起了头;冷爵士变得更"冷"了;自由爵士吸取了更多的营养继续自由……
有人说:“爵士乐像一种合适“嫁接”的木本,能生长在任何环境中”。我很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无论在欧洲、非洲还是亚洲,爵士乐都能以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如:瑞典爵士乐团、俄罗斯爵士乐队及日本的爵士乐组合,无疑都是在掌握爵士乐演奏技巧中,创新和发展与本民族音乐融合的音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存在下去,才能有顽强新鲜的生命力。
在中国,发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爵士乐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爵士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探索,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同时更需要世界了解中国,将民族音乐与世界性的爵士乐融合,与当今爵士乐的世界性潮流相一致。作为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进入21世纪后,更需要在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同世界各个国家、各种先进技术及各种优秀文化进行交流。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更应该在交流中吸取经验,在交流中创新自我。把世界音乐中国化,把中国音乐世界化,使具有中国风格的爵士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