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高媛
职务:音乐教育学院新民乐专业扬琴教师
职称:副教授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民乐系,硕士学历,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从1996年开始,参加中央台、文化部等各种大型演出与比赛,个人独奏音乐会得到央视的转播。教育经验丰富,培养出来很多优秀的学生。。
获奖情况
曾多次获得各类比赛奖项如:“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 扬琴专业组三等奖。创作了扬琴协奏曲《碧霞引》,该曲获首届“龙音国乐”优秀民族器乐作品奖。多次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评为优秀教师奖等等。并且多次特聘为艺术比赛的专家评委。
艺术经历
1996年参加天津音乐学院民管弦乐队的排练与演出,1997年担任天津音乐学院民管弦乐队扬琴首席,多次参加学校各类演出,演出形式包括独奏、协奏、重奏、合奏等等。
1997年,随天津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队到北京参加“迎香港回归大型音乐会”,并任乐队“弹拨声部”声部长。
1998年参加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组合”,并以打击乐独奏、协奏的形式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演出。
1998年参加“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巡回演出。
1999年参加天津市“友好使者乐团”,代表天津接待外宾演出数场。
1999年在天津举办“高媛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2001年与山东省领导联欢演出。
2002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学生音乐会独奏及伴奏的演出。
200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
2003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黄河、田再励师生音乐会” 。
2004年被聘山东省地方考级评委参加考级。
2004年12月1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研究生毕业个人独奏音乐会”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音乐周报三家媒体对音乐会进行了全面报道,该音乐会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2005年2月受甘肃银兰艺术学校邀请到兰州演出讲学交流,并有甘肃电视台进行报道。
2006年任全国儿童民族器乐大赛,中国青少年手拉手艺术团专家评委。
2007年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1999年创作了扬琴协奏曲《碧霞引》,该曲获首届“龙音国乐”优秀民族器乐作品奖。
2002年移植扬琴独奏曲《波兰舞曲》。
2003年在原《碧霞引》基础上,重新创作了扬琴协奏曲《碧霞传说》。
2004年初开始创作具有浓郁西域特色的扬琴协奏曲《大漠飞天》,2004年5月完成该曲的创作。该乐曲的首演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并给与了很高的艺术评价。
2004年8月在国家级学术杂志《中国音乐》上发表学术论文《扬琴表演艺术中的几点思考》。
2004年12月17日在音乐周报上发表音乐评论文章《对匠人和大师的断想》
2005年完成具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论扬琴演奏与练习方法的科学观》
2006年5月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评为优秀教师奖。
2006年7月所编排并指导的新民乐重奏在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播出。
2006年10月“音乐生活报”进行专访,并发表文章。
2006年10月特聘为“全国少年儿童民族乐器大赛、中国青少年手拉手艺术团专家评委”。
2007年4月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2007年5月《碧霞传说》被收入《扬琴经典曲集》。
2007年8月指导学生民乐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杯民族器乐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008年3月任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
2008年5月创办“风尚国韵”女子民乐组合。并参加各种大型演出。
2008年6月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发表论文《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2008年8月 特聘为“中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展示” 专家评委。
2008年8月参加与伊朗艺术团交流演出。
2008年11月“风尚国韵”女子民乐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节目录制,并反复播出。
2009年1月受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组办“全国业余扬琴大赛”初赛评委。
教学成果
创办“风尚国韵”女子民乐组合。并参加各种大型演出。“风尚国韵”女子民乐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节目录制,并反复播出。所指导的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族器乐大赛等多项比赛和社会各大型演出。
科研成果:
2004年8月在国家级学术杂志《中国音乐》上发表学术论文《扬琴表演艺术中的几点思考》
2007年5月《碧霞传说》被收入《扬琴经典曲集》。
2008年5月创办“风尚国韵”女子民乐组合。并参加各种大型演出。
2008年6月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发表论文《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2010年参加由音乐家出版社出版《全国扬琴考级》的编委。
教学理念
当前我的教学理念处于不断摸索和发展的阶段。针对于学生个性鲜明,和毕业方向不同要有一些有力于教学相关的活动项目安排,需要一个更好整体探索性的整合与规划做到精益求精。 我们要清晰明确我院器乐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那我们既然是新音乐、新民乐方向的定位,就要把学生打造成及演奏、表演、制作、推广的全方位新音乐人才。我们将尽力更为科学的设置我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管理,把我们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打造为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