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我院音乐传媒学院副院长尤静波教授受邀赴北京大学,为北大数百名学子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谈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尤静波教授从大上海、黎锦晖为线索切入主题,以“大中华”的视野全面分析了上海、香港、台湾和内地流行音乐的演变历程及其文化特征,还谈到了流行音乐创作的本源问题。短短一小时,尤静波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流行音乐文化观,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与接受。随后他又回答了数位北大学子的尖锐提问。演讲结束后,院方向尤教授赠送了北大演讲纪念徽章——北大校徽。
据悉,本次讲座是尤静波教授继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数十座知名高校演讲后的又一次“高校巡讲活动”。以下是尤教授和北大学生之间的深度对话:
问题一:老师我想问一下,有什么界限能够明确界定什么是流行歌曲或流行音乐?
回答:第一,流行音乐首先是大众音乐,同时它又是商品,它跟古典音乐不一样,古典音乐有王公贵族的扶持,有宫廷扶养,而流行音乐跟民歌一样,自生自灭,自己不发展就被淘汰。但确切的讲,流行音乐是以美国大众音乐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态,尤其是以爵士、摇滚、索尔为标志,世界上的所有流行音乐基本上都和这三种音乐有关。第二,流行音乐有自己的音乐语言,它和我们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语言不一样,音乐语言包括和声、节奏、编配、演唱方法等,尤其是节奏跟和声,它和古典音乐有很大不同。因为流行音乐文化体系来自美国,而古典音乐文化体系来自欧洲,欧洲没有黑人文化,而在流行音乐中,美国最重要的是黑人文化,所以这是一个巨大差异。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评判什么是流行音乐。
问题二:老师您刚才说到音乐的本身问题。我打网球,有时候看到小猫小狗玩弄球,这可能是动物的狩猎本能,您说音乐的本身是什么呢?它触及的人类本能又是什么呢?
回答:我觉得音乐的本体,其实不仅是音乐,任何艺术的本体它都是从人的心里发出来的,好的艺术和一般的伪劣品,真正的区别在于好的艺术是有灵魂、有思想的,我觉得一个好的音乐也是这样的,它真正是从我们的心里面出来的,这是音乐本体的东西,一定要回归到人的本源、本质。当然,音乐本体有很多技术上的东西,有节奏、调性以及音乐概念等,但是真正的本体还是源于人的灵魂。大家知不知道,美国有一种音乐叫“福音歌”——黑人的教堂音乐,这些歌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后来竟成为索尔(Soul)的根源,因为这些歌的本体就是源自人的灵魂。“Soul”是什么意思?灵魂,灵魂乐,这是打动很多人的原因,这是本体的东西。摇滚乐为什么受那么多人喜爱?呐喊也好,声嘶力竭也好,因为他把人内心本能的东西释放出来了。我觉得这是真正好的音乐。
问题三: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刚才提到网络音乐,我觉得网络的出现对全世界的流行音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那欧美流行乐坛会不会有好的盈利模式,可以被中国乐坛所借用,来促进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回答:的确是这样,网络对全世界的音乐都有冲击,但是对美国的冲击很少,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的冲击很少。人家的著作权保护已有百年历史,早在三四十年代美国就很注重知识产权,我们中国是1990年才颁布著作权法,很多条例都不完善,包括后来修改的营业性歌舞厅播放音乐要交钱,之前是没有的。而网络的出现是在中国版权保护法律不太健全的基础上出现的,所以之前的版权问题我们无法控制,为什么彩铃可以保护?因为彩铃它出现在我们中国著作权法修改之后,所以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就是法律的问题。美国盗版是要坐牢的,可以罚得你倾家荡产,而我们中国呢?像早年的盗版商,派出所这边进去,那边就出来了。这就是法律惩处力度的区别。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法律保障的问题,否则搬来的盈利模式也未必适用。
问题四:您如何看待“中国风”这样的一种音乐形式?
回答:怎么界定“中国风”?很多人认为是周杰伦开创了“中国风”,其实这个名词是从周杰伦开始的,但是“中国风”很早就有了,香港早期很多歌曲,例如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不就是“中国风”吗?里面用到了古筝、琵琶,很多早期歌曲都用到了“中国风”。很多人为文绉绉的词加上二胡、古筝,所有人都往这个方向去走,其实现在又出现一个滥觞,让我们非常头疼的一个事情,就是已经空洞了。例如方文山是“中国风”的一个代表,我想问一下,方文山的词好吗?方文山有很多好的词,非常经典的词,有一首歌叫《小小》,我觉得那个歌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方文山的“中国风”,为什么呢?一堆古文的堆叠,看也看不懂,这个东西离我们太远,当然有一些学文言文的人可以去喜欢,但是我们都不是学文言文的,他让我们太费力的去猜想,我觉得这个东西有一首、有两首、有三首、有五首可以,它是我们乐坛的一个点缀,其实有一个方文山、有一个周杰伦就够了,现在是有一堆人来走这个独木桥,我觉得这个桥所能承受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觉得,“中国风”必然会被淘汰,随着时代的过去这个潮流一定也会过去的。
问题五:老师您好!我很喜欢音乐,也经常在大街上、桥底下弹唱,但是经常被城管驱赶,有一次还被抓起来了。我想问您,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您觉得我该怎么办?
回答:这个问题很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范畴的问题。就像前几天我看新闻,南京有个区为了整顿市容要把街上的报刊亭都拆掉。如果报刊亭拆掉了,街道是变得干干净净了,但是这个古老的城市也因此而失去了几分文化气息。道理是一样的,城管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街头弹唱的赶得一干二净,但是除了干净还有什么?在美国,街头表演非常多,小提琴、爵士乐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我们中国的民乐表演,很丰富,美国的办法不是驱赶,它是通过征收管理费进行合理引导。所以美国的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做——街头文化,它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而我们中国呢,最缺的就是这样的包容性文化。所以我觉得,你一点都不用担心,你尽管去唱,他们要是再把你抓起来,他们又能把你怎样?
问题六:老师我想问一个创作的问题,我也写歌,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听一些什么样的音乐,或者参考一些什么样的音乐来作标准?
回答:我刚才讲过,创作一定要追求真实,你要写就写身边的事,越小越好,能够以小见大才是最高的。如果说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我觉得你要抓住一点,你要是听到一首歌,真正心里有触动的时候,这就是你要的东西,这就是你的标准。我想,这首歌能够触动你,它也一定能够触动到像你一样的很多人。这就是共鸣。写歌一定要有共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