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二级网站>> 科研网>> 课程创新>>正文内容
樊雯曌:南宋古诗词歌曲创作及演唱分析——以姜夔古典诗词歌曲为例
作者:樊雯曌 来源:北京教育增刊 点击: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5日

樊雯曌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声乐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当中,南宋时期的姜白石古典诗词歌曲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它已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和体系。况且,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当中,能在词和曲上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流传至今的原词原谱,也是难能可贵的。本文通过论述南宋诗词的普遍艺术特点及其对姜白石诗词产生的影响,对姜白石诗词创作进行文学及演唱艺术上的浅析。

  一、南宋时期社会背景

  1127年,金军南侵,攻占北宋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即皇帝位,史称南宋。之后,南宋朝廷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北宋相比,南宋偏安一隅,更加懦弱,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南宋立国之初,也曾有众多将领抗金北伐,多次击败金军。但宋高宗任秦桧为相后,削夺抗金将领的兵权,一味推行求和政策,向金国纳贡称臣,于东南半壁苟且偷安,穷奢极欲。妥协投降成为南宋统治者的一贯政策。南宋理宗之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元军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3月,崖山海战失败后,南宋彻底灭亡。

  正因为如此的社会环境,当时的文人们的爱国情绪非常强烈,爱国诗词在南宋诗词当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慷慨悲歌、苍凉悲壮成为他们笔下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悲怆激愤的情调。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成就突出的诗(词)人,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姜夔等。南宋灭亡之际,涌现出以文天祥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他们的诗篇历来是激励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二、南宋诗词的发展概述

  (一)南宋诗词基本特征

  首先,从写作内容看,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使然,他们的写作内容基本上都在表现爱情生活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爱国情绪的抒发和对大好河山的赞颂等。

  其次,从写作风格看,宋代文学确立了一种“雅儒”精神,即宋代科举考试和重文抑武的政治制度,造就了文人、学者和高官的三位一体,使之形成一种新的士人精神。文人成为高官,其文学观亦成主导,使得文学易于向台阁化的典雅方向发展,但同时也有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市井俗文化的勃兴。

  再者,从诗词作者看,南宋时期,吟诗填词之风盛行。就连一些征战沙场的战将如韩世忠、岳飞也有作品传世。说明了当时诗歌教育的普及程度与显著成效。南宋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女诗人,既有名门淑女,也有青楼才女。《全宋词》里辑录了女诗人的许多光彩篇章,她们以卓绝的才华在诗歌史上留下了翩翩倩影。

  最后,从写作类型看,上承北宋遗风,南宋时期的诗话著作很多,如周紫芝《竹坡诗话》、杨万里《诚斋诗话》等。词话著作有张侃《拙轩词话》、沈义父《乐府指迷》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诗词创作规律,为南宋诗人写作诗词提供了理论指导。张炎的《词源》总结了格律派词创作的艺术规律,是一部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对后世词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 南宋时期代表文人的诗词特征

  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之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南渡之后表达了她对故国往事的深情眷恋,充满了浓重感伤情调,如《声声慢》。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婉约派的词风,有时还兼有豪放派之长,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被现代人多次重新谱写成各种不同唱法进行演唱。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其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揭露和批判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投降行径;也有一些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雄奇阔大,激情飞扬,慷慨悲壮,笔力雄健,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文学史上,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以词名家,其诗文亦有令人称道者。他的《西江月.夜行》被傅雪漪老师谱曲并广为传唱。

  除这二位婉约派文人与豪放派文人之外,还有:陆游的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在体裁上无体不备,各体俱工,更擅长近体诗,《钗头凤》被傅雪漪老师重新谱曲进行演唱,并加入了昆曲的创作特点;范成大的诗题材相当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杨万里的诗歌推陈出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诚斋体”,两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词作。

  三、姜夔诗词的创作特征

  (一)姜白石个人简介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一生从未做过官,也不能划入归隐一类,他似乎是个无家可归的人,自父死依姐之后,终其一生都处在漂泊之中。而姜夔一生所交的朋友,虽然也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毕竟是清客与依附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姜夔死时,是才结识不到两年的年轻人吴潜将他埋葬。姜夔一生的生活内容极为单纯简单,不外乎是访友、游历、写作诗词三种。而三者则是三位一体:访友的重要内容就是结伴而游,游历则必有诗词吟唱。姜夔的生活条件不稳定,虽然寄生于权贵士大夫,但也养活比他更为贫穷的士人。

  (二)姜夔诗词的创作特征

  姜夔的诗词作品都是在旅程中的吟唱,就连诗题都常常是在旅程中的,是做客异乡的,“归”字是他最为喜欢的字眼之一。姜白石的诗词作品并没有较为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的,这与和他同一时代的辛弃疾风格完全不同。

  姜夔写作的诗词彻底是一种很雅的东西,他不仅被世人赞为“翰墨人品皆似及晋宋之雅士”(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辑传》),从他的词《霓裳中序第一》、《醉吟商小品》、《角招》、《徵招》的小序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诗歌雅道的尊崇和对古雅之乐的追求。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姜夔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之一,他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

  词调《扬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他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

  姜夔在吴兴寄居时间较长,后期还写了《鬲溪梅令》和拟古乐调的《角招》、《徵招》等歌曲。这些拟古乐调对我国古乐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白石歌曲的《词引》中,可知姜夔曾对《楚辞》的“九歌”皆注律吕,琴曲亦注指法,这说明他除对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弹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参考浙江民间风俗歌曲,创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风格,写下了骚体《古怨》琴歌,抒发他对山河破碎、身世凄凉、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叹。

  姜夔的诗词特点,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单看诗词,就能从中读出音乐的韵律感来;爱国情绪表达时相对比较含蓄,寓意深远;感情细腻,用词考究。总之,无论在何种语言环境之都是尚雅之作。

  (三)姜夔诗词歌曲演唱分析

  以下将列举《杏花天影》和《过垂虹》进行详细分析。

  1.《杏花天影》

  首先,这首词是姜夔于冬天从湖北汉口乘船出游次年路过金陵时写下的词曲。该词并不是单纯抒写旅途的离愁别绪,而是寄托了姜夔对南宋偏安朝廷的强烈讥讽,对江北大好河山沦落于侵略者手中的无限愤慨。了解词的含义和情感特点之后才能够在演唱上正确地表达它的情绪。

  其次,演唱方法上,要把握住唱和吟两个方面,唱法上,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一些美声唱法的技术,这首词在演唱上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因为全曲中音的大跳比较多。例如:第一句“绿丝低拂鸳鸯浦”当中的“绿丝”“低拂”两个音跨度比较大,很容易唱得声音不统一,这里的“丝”、“低”可以稍微在咬字上往“v”上靠,“拂”往“o”靠,这样会比较好唱,不易唱得喉咙过紧,后面还有“待去”、“日暮”都可以尽量打开喉咙去唱;在演唱时,气息一定要沉,尤其是在唱高音的时候,声音要感觉往下唱,而不是往上提,否则高音在演唱时会很费劲,甚至上不去。

  演唱古曲不能只是把它唱出来,应该有吟的成分,所以在唱这首词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归韵以及声调。例如: “想桃叶当时唤渡”中“桃”字在演唱时要加一个倚音“6”,“渡”要加“5”。这样才能符合说话的声调,犹如把词吟出来一般。(见谱例1)

  谱例1:

  

 

  再者,这首曲里巧妙地运用了变化音变商音,情感显得更加真挚富有感染力。也可见姜夔在当时创作的旋律中还是大胆地运用了变化音,使得歌曲表现力更为丰富。(见谱例2)

  谱例2:

  

 

  2.《过垂虹》

  这首词是姜夔在除夕之夜,携范成大赠予他的歌姬小红归湖州,大雪中经过称为“三吴绝景”的吴江垂虹桥时写下的流传后世的绝句。词中描述了他自己谱曲吟诗,并教小红试唱的情景,在箫声清婉,曲韵悠然中轻舟已过了松陵的境界了。回首垂虹桥,渐渐迷蒙在风雪夜色中,若隐若现。全曲都体现了一种轻松自然,甜蜜舒畅的风格,因此演唱者对这首歌曲的处理上应该以柔、美、松为整首歌的基调,将姜夔当时的声情态韵描绘出来。

  另外,这首歌曲不需要太多的演唱技巧,旋律趋于平缓,只有开头第一句“自作新词韵最娇”中有一个大跳和全曲的最高音,这个地方需要在气息上稍微加强一些,把声音直接叹在气上唱,但是不能生硬,要松弛,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接下去的旋律线条非常舒缓,好似轻舟在湖中缓缓划过的感觉,不能唱重,以吟的方式进行表达。

  再者,这首歌曲在“回首烟波”四个字之后,连续运用四个“~”,即颤音,更加渲染出烟水苍茫,无限惬意的情境。

  南宋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姜夔的生活环境,相应地反映在他的创作生涯,这是南宋带给他最大的影响,也可以说,南宋造就了一批文人,而这一批文人的普遍写作特点在姜姜夔的身上亦有体现,而姜姜夔又从这一大批文人当中脱颖而出,姜夔词正是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忌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在豪放和婉约之外另立一宗,自成一派,称为雅词的典范。他的诗词在南宋这个有“尚雅”精神的时代,达到了尚雅诗词的顶峰。可以说,南宋诗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以姜夔为代表的古典诗词。

  姜夔在诗词当中又加入了音乐方面的韵律感在里面,使得诗词似曲,这跟姜夔当时对音乐的爱好,和有深厚的音乐根底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姜夔诗词的一大突破,也是他为何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当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他的古典诗词歌曲能将音乐和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能到如此高水平的也就只有像姜夔这样伟大的文人音乐家了。

  姜白石在南宋诗词界的地位是无人能取代了,尤其独特的文学及艺术风格,不只是诗词界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是古典诗词音乐的瑰宝。

  结 语

  南宋诗词歌曲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领域里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经过中国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歌曲传承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会长王苏芬教授的不懈努力,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已经被列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工作者,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文化的重担就落在我们的身上。

  参考文献:

  [1]王洪.论姜夔作为职业词人的历史文化地位[J].天中学刊,2003,(06).

  [2]郑祖襄.姜白石歌曲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4).

  [3]赵婉平.姜夔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不应被忽视[J].大理学院学报,2005,(02).

  [4]陈东.姜白石歌曲十七首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2007,(02).

  [5]修海林.宋代词乐的创作特点[J].音乐研究,2003,(01).

  [6]刘亦群.浅论姜白石词调歌曲的演唱[J].中国音乐,2002,(03).

  [7]傅雪漪.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谱选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8]王苏芬.民族美声通俗古曲的歌唱方法[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www.bjcma.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南大街68号 邮编:101121
招生办电话:010-60527838、60528885 传真:81532440 对外合作电话:010-60526214
招生办邮箱:cma_zhaoban@163.com 技术支持:webmaster@bjcma.com